四月的广东,和煦暖人。
2月初,新冠疫情在全国迅速蔓延,口罩因为可以有效阻挡病毒入侵,一时间口罩成为了人们追逐的热点,也成了一罩难求的抢手货。但是经过不懈努力,中国口罩日产量已达2亿只。
在疫情初期,中国防疫物资紧缺,广东各大药店的口罩几乎被一抢而空。人们买口罩都是要上网预约,要摇号才能抢到。但随着生产力度加大,现在广东各大药房都有一次性医用护理口罩售卖了,每只约2.5元,并不限购。
仅仅2个多月的时间,广东口罩日产量从不足10万只提升到6000多万只。
广东口罩日产量提升600多倍,离不开这波操作。
贯通链条:解决原材料短缺
“熔喷布”,这个平日极少见的原料,在疫情期间却“一夜爆红”。它是口罩中间的过滤层,能阻止病菌传播,俗称口罩的“心脏”。
生产口罩的重要原材料“熔喷布”
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,口罩需求激增导致熔喷布供不应求,其价格由原来的两三万元一吨飙升至30万元以上。
由于没有足够的熔喷布,许多口罩生产商面临原材料紧缺。在此背景下,广东从广州、佛山、东莞3地协调熔喷布,解决了18个市和澳门的熔喷布紧急供应。
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、广东省创新战略研究会会长陈广汉接受采访时指出,口罩生产实际上有一个供应链问题,涉及很多原材料和配套设施。广东是制造业大省,企业的生产配套能力很强。
陈广汉教授
图源:网络
据悉,广东目前拥有40个大类工业行业(全国有41个),规上工业企业超5万家(居全国第一)。广东省进入世界500强13家企业中,有6家是制造业企业。
产业门类齐全的优势,使得广东不仅能转产熔喷布、鼻梁条等重要原材料,而且还可以打通产业链上下游,让口罩生产线连续运转。
紧急研发:30天生产100台口罩机
对于口罩生产来说,除了原材料的供应,口罩机也不可或缺。虽然广东是制造大省,但口罩机生产企业原先也并不多,紧急研发口罩机势在必行。
2月5日,广州市黄埔区决定由国机智能公司、广州机器人产业联盟牵头,组成平面口罩机攻关组。仅仅10天时间,平面口罩机首台套整机调试成功。3月8日,第100台平面口罩机顺利下线交付。
国机智能相关工作人员介绍,30天交付100台套口罩机由200多人的团队完成。这是在没有过往经验、关键零部件采购相当困难、口罩机技术人员奇缺、疫情防控压力很大的情形下进行的。
在广东,像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。据广东省政府官网披露,从2月到3月中旬,广东累计生产的口罩机占到同期全国产量的8成,口罩、口罩机、贴条机、胶条4类物资国家调拨数量均居全国第一。
企业转产:汽车厂也开始产口罩
疫情期间,为了扩大口罩产能,不少企业纷纷转产。
在广东,无论是机器人公司,还是汽车厂,生产车间内都有口罩生产线正在运转。据官方统计,广东口罩生产企业从1月底的2家增加到目前的600多家。
陈广汉表示,广东企业大部分都是民营企业,市场的反应能力比较灵敏,可以随时根据市场变化提供产能。尤其是一些大企业,自动化生产能力较强,可以很快部署口罩生产线。
非口罩企业转产医用口罩,首先要解决生产资质问题。借助“绿色通道”,广东机械厂半天就能变口罩厂。
比亚迪口罩生产线。比亚迪供图
值得一提的是,疫情当前,中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“转身”为全球最大的口罩生产商。
据悉,比亚迪从12个事业部的3万多名工程师中,抽调十分之一组成技术攻关团队。短短一周内就完成了口罩机的研发制造,不到30天建成了100条口罩生产线。目前,比亚迪口罩日产量已达到1500万只。
广汽集团口罩生产线图源:中新网
除了比亚迪,广汽集团、工业富联、格力电器等企业也纷纷转产口罩,使得广东口罩产能进一步提升。如今,广东生产的口罩不仅被运往国内,而且还出口到欧盟、美国、乌克兰、菲律宾等国。
除了口罩生产量大增以外,广东的其他重要防疫物资也在增产,产量也在大幅度提升。
广东重要防疫物资产量大幅提升
据介绍,广东已累计推动省内20批1768家以及省外11批357家疫情防控物资产业链配套企业复工复产。在1个月内,全省口罩复工复产企业从2家迅速提升到217家,日产量从不足10万只大幅提升到2300多万只,医用防护服生产企业从4家增加到31家。
目前,广东全省纳入产销台账的口罩机生产企业已增至129家,2月以来累计生产口罩机2581台,其中1018台交付省外。
截至18日,广东累计向外地调运医用防护服16.72万件、医用防护口罩(N95)97.45万只、其他口罩3404万只、呼吸机65台、口罩机1018台、贴条机1218台、胶条1.7亿米及其他物资。其中,口罩机、贴条机调拨数量占全国调拨总量超过80%,为全国各地生产医用防护服、口罩等防护物资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为满足广大群众的防护需求,广东还统筹安排了口罩市场投放。综合考虑相关地市疫情形势、常住人口、口罩总产能等因素,重点对疫情防控任务较重的地市进行投放。截至目前,当地共进行了5批664万只口罩的投放。
从“一罩难求”到远销海外,在突发疫情面前,“广东制造”交出了一份“实力十足”的答卷。
新华网客户端、经济观察报、南方新闻网、网络信息
未标注图片来源:网络
如有侵权,请与我们联系。我们将立即删除
了解更多,敬请关注 “传麒视界”